博宝艺术家 > 艺术家 > 时成个人官网
销售作品
欣赏作品
浏览
30795
分享
494
粉丝
468
+关注
更多
—  微信扫码 参与互动  —

时成

平生独爱马 妙笔誉中华 ——国家一级美术师、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南仁刚 温和的目光,亲切、慈和,圆润的脸上挂着亲切的微笑,睿智而坚定的眼神即使隔着一层眼镜片仍不减其穿透力,举手投足间,不乏艺术家的风范,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——著名画家南仁刚。 南仁刚,进兮斋主人,1950年出生于吉林省辽源市。自幼好画,笔耕不辍,尤其喜欢画马。师悲鸿而不囿于其法,长期坚持实际写生,把握马的结构及精神,不断领悟中国画的气韵、意象、形神、法理、博取众家之长,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。近年来,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各类展览中获奖,并在人民日报及众多报刊杂志上发表。2004年,国家文史研究馆收藏了他的烈马凌空图。 2007年12月11日,由广州亚组委举办的为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捐赠仪式在越秀山镇海楼前隆重举行,在众多的赠品中,一幅长6米,宽1.7米的巨幅水墨美术作品《九龙出海图》吸引了各大媒体记者和观众的目光,画面中,九匹奔马宛如一条条腾飞的的巨龙,姿态各异,奋蹄扬鬃,迎风长啸。它就是应组委会之邀,南仁刚专门为亚运会创作的。随后的几天里,网易、北方网、上海文联网等各大网站和博客纷纷报道和转载了这一消息。2008年1月20日,《人民日报》第8版,刊登了署名肖航的文章《超越自我的追求——小议南仁刚画马》,专题介绍的南仁刚在画马方面的追求和艺术特色,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位名扬“珠三角”的中国黑土派画家。 艺术之路 矢志不渝 不知是对马的痴迷造就了南仁刚敢闯敢拼、勇往直前的性格;还是南仁刚的性格在马的精神上找到了依托。对画马的热爱,伴随了南仁刚的一生,他熟悉它们的每一块肌肉,每一个动作,每一个眼神。为了画马,南仁刚从工作岗上提前退休;也是为了画马,在本可以颐养天年、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,选择了新的开始。 迷上马的时候,南仁刚只有七、八岁。那时候,他的梦想是当一名骑兵,就像是古代的小说里那样,跨下宝马良驹,在刀光剑影里奋勇杀敌,保家卫国。所以,只要在哪里看到马,他都要上前去摸一摸,在街上看到马车,就会身不由己的跟上去,有两次还跟出了城,天黑迷了路。 从喜欢马,到收藏关于马的画;再从画马,到喜欢上了美术,马,引领南仁刚走上了一条艺术之路。1971年,南仁刚如愿以偿的穿上了绿军装,参军到黑龙江。没能当上骑兵,却因为他能写善画,被安排的机关文化处。放电影、画幻灯片、布置黑板报,如火如荼的军营生活和浓郁的文化氛围,让南仁刚如鱼得水,事事都干在前面。在部队他阅读了大量的美术作品和美学论著,开阔了眼界,也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功底,特别是看到了黄胄、叶浅予的速写作品后,更是羡慕不已,从此,南仁刚无论走到哪里,口袋里都要带上一个速写本。 潜心钻研 力求精致 南仁刚一直割舍不掉对马的爱好和对艺术的追求。每天早晨到辽河边写生是他雷打不动的必修课,画风景、画建筑、画人物,练习构图、透视、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搜集创作素材。下乡时,走到哪里画到哪里,在别人打麻将、打扑克时,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农家的牛栏马圈旁,小河边,树林里。 年轻时南仁刚得到了一本徐悲鸿的画册,他如获至宝,爱不释手,开始练习徐悲鸿的水墨奔马。那时商店里买不到宣纸,即使有,微薄的工资也买不起。他就找来过滤纸、纸浆板来练习墨的浓淡干湿,线的粗细变化,把整本的徐悲鸿奔马练习的烂熟于心,几可乱真。徐悲鸿,这个不曾谋面的大师成了他水墨奔马创作的启蒙老师。听说市里的林苑公园养了几匹供游人玩的马,他还每天清晨到公园写生,观察马的神态、动作和习性,一直到几年后游乐园解散。 郑板桥说“画到生时是熟时”。南仁刚一直画马,画了百次、千次、万次。熟能生巧,但也要避免“田熟”。如何在众多的画家中突破自我,发展创新,就需要回答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,而又复杂的问题,那就是,“画马,仅仅是为了画马吗?” 古今很多的大画家都画过马,如唐之韩干、宋之李公麟、元之赵子昂,他们的马,多用白描或工笔,细线勾勒,淡墨渲染,且多静立悠闲之态;清之郎世宁,则用西法画马,讲究立体逼真,虽毫发必现,但终乏东方传统神韵;自己师从的近代徐悲鸿大师的大写意骏马,结构精确,笔精墨妙,大笔挥洒,奔蹄如飞,有意气风发之慨,给人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,人们常用“一洗万古凡马空”来称赞他,可以说前无古人。可是后来者却成千上万,包括他自己,都效仿徐悲鸿的风格,要在这么多的画家中走出一条具有自己风格的道路,就要有自己对马的独特理解。 南仁刚选择了走出去。只有放开自己思想的缰绳,才能获得艺术灵感的解放。他访好友、拜孔庙、登泰山。在解放军艺术学院,与老战友的倾心长谈让他充满了信心;在曲阜孔子故里,他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洗礼,领悟了艺术的真正内涵;当他带着困惑第二次登上泰山极顶观日出的时候,霎时间,仿佛在菩提树下豁然开悟:那山峦间奔涌的云涛,不正是向着光明飞奔的骏马吗?那是一群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的、谁也挡不住的中国的马! 展望未来 再创辉煌 在山东,一个韩国老板收藏了南仁刚的一幅马,打了一个红包,足够买数匹真马;在北京,文怀沙先生题词:“白石画虾,仁刚画马,百年匆匆,我俱见也”;人民日报,两次介绍他画的马和他的画马之路;在广州,省文联主席刘斯奋邀集友人为其出了一个册子,并亲笔题写书名《仁刚画马》;著名诗人熊东遨即席写了一首七律,其中一联是:“九叠云山千顷雪,一鞭雷雨四蹄风”;广州火车站,把他的八骏图挂在了贵宾候车大厅。南行,终于使默默耕耘的南仁刚,收获了喜悦。 七、八年的时间里,南仁刚本人也如一匹来自吉林的黑马,从广东、山东,深圳等地,逐渐享誉全国。2003年1月23日,《人民日报》刊登了他的《八骏图》;2004年,作品《烈马凌空图》被国家文史馆收藏;他的作品《群马图》还作为政府礼品,馈赠给了俄罗斯契列波维茨市,如今被悬挂在政府大厅。几年来,南仁刚的作品走进了很多机关的会议室、走进了官员和富商的会客厅,走进了广州火车站的贵宾室,也走进了社区普普通通的人家。他的作品还多次在国内各类展览中获奖,并在《吉林日报》、《南方都市报》、《广东民企》、《中国民俗》等报刊发表;2007第6期的《了望中国》杂志“文化中国”栏目,以《南仁刚画马》为题,对南仁刚的画马艺术进行了专题的详细介绍。 马作为美术作品,带着画家们的思想和时代烙印,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足迹一路奔来。而南仁刚的马,总让人感觉到离我们很近,近得就像从窗口一闪而过的黑色精灵,让人来不及仔细端详,只留下风一样的狂野和不羁,还有那震荡心鼓的时代潮音。 南仁刚当过兵,立过功,“神七”上天,他激动不已,立刻画了一幅“天马行空”图,给发射中心寄去;奥运会在北京召开,他画了巨幅“九龙出海图”寄给奥主委。他也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关心。他的画,也常常作为政府馈赠外宾及友好城市的礼品,得到了对方的珍视。 南仁刚爱马,是因为自己与马一样,浑身都散发着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。他把画室取名“进兮斋”,就是他不甘寂寞,积极进取的精神写照。他认为,写意,就是写胸中之逸气。他的画,简约、概括、生动。一匹马,只用两个点,用来点睛,几条短线,用来勾勒马脸、马腿。浓淡干湿之间,筋骨肉力无所不见。 读南仁刚的马,能读出魏晋风骨,汉唐韵致,古意沉沉而挟新风活力。他用笔苍浑荒率,用墨清润敦厚,看似随意挥写,不经意间,透出一股野逸之气。他画的马头,简洁而精气十足,马颈,修长而桀骜不驯,马腿,矫健而轻松灵动。尤其是马尾,高高翘起,飘逸而彰显个性。生活中的马,马尾下垂,即使是飞奔时,马尾也不高于马身。而南仁刚画的马尾常常高于马身,酣纵逸宕,遒劲唱绝。 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南仁刚的马,是他的内心独白,更是时代精神 “中国梦” 的写照——昂扬向上,一往无前。我们祝愿并相信,他的马会跑得更远……

返回顶部